近年来,随着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日益加剧,不少人以为偶尔睡不好、做梦多只是“身体累了”,却忽略了这可能是心理健康发出的警报。尤其当失眠和多梦同时出现,并且持续超过两周,就要提高警惕:这两大睡眠障碍,往往是抑郁症的重要信号。下面帮你理清思路,快速自查,及时调整。
一、何为失眠与多梦?失眠,不仅仅是入睡困难,还包括夜间易醒、早醒或睡眠质量差;多梦,则是指夜间频繁做让人印象深刻的梦,醒来后梦境仍在脑海中盘旋。大多数情况下,这两种现象会相互影响:睡不踏实,容易做噩梦;做完噩梦,又更难入眠,形成恶性循环。
二、为何它们会提示抑郁风险? 心理层面:当人处于持续低落、无助或内疚状态时,大脑中与情绪调节相关的神经递质(如5-羟色胺、去甲肾上腺素)水平会发生紊乱,这直接影响睡眠结构,让深睡期缩短,梦境增多。
生理层面:抑郁状态会导致体内应激激素(皮质醇)分泌异常,夜间水平偏高,使人易惊醒、心跳加速,还可能在半梦半醒间产生强烈情绪体验,从而出现多梦。
循环反馈:失眠和多梦加重白天疲惫、注意力不集中,降低应对压力能力,又进一步诱发或加重抑郁,形成恶性循环。
三、自查与自助小贴士
自我评估:每天早晨起床时,问问自己——昨晚是否彻夜难眠?醒来后是否仍残留烦躁情绪?如果连续两周以上,每周至少五晚出现上述体验,就要警惕。规律作息:固定睡觉和起床时间,避免熬夜和补觉;睡前一小时远离手机、电脑,营造昏暗、安静的环境。放松练习:睡前尝试深呼吸、渐进性肌肉放松或冥想,帮助身体和大脑提前进入平静状态;若做梦时突然惊醒,可轻轻回归呼吸专注,减少恐慌。
白天活动:适度有氧运动(快走、慢跑、瑜伽等)不仅能消耗多余能量,还能调节情绪;与朋友或家人保持沟通,分享压力,有助于缓解内心负担。寻求专业:若自助方法难以奏效,或伴有情绪持续低落、食欲改变、思维迟缓等情况,建议尽早就医;专业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打破睡眠与情绪的恶性循环。
睡眠是身心的“充电模式”,当它频繁失常,就是健康向你发出的“红灯”。若发现自己同时出现失眠和多梦,不要再硬扛,按照上述自查指南,及时采取行动,必要时寻求医生帮助。守护好夜间的宁静,也是在守护内心的平和。愿你早日找回优质睡眠,重拾清醒与活力。
天金策略-微信股票配资-配资炒股网站-合法的配资平台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